許多講座,因為時間關係無法參加,難免有遺憾,
所以更加珍惜每次可以聽到不同行業菁英的經驗分享,總是收穫良多!
也感覺到其實各行業殊途同歸,需要的特質與成長是很像的。
不一樣的是,主題不同,變時代,
我也想要知道在這樣換化多端到難以招架的時代,我的方向是什麼。
二十多歲開始有了第一份工作後,我開始訂閱商業周刊,
當時就覺得三十多歲的人,是社會的中堅份子,也是引領時代變化的人。
而當時的商業周刊對我來說,就是慢慢讓我可以耳濡目染趨勢的媒介。
隨著時間的變化,十多年過去了,曾經中斷想要再銜接社會,
也需要一個可以引導我方向的人事物,卻發現百家爭鳴,
幾次接觸之後,發現經理人雜誌似乎是我現在的好選擇之一。
跟以前不同的是,我也不能忽略其他雜誌,像是我喜歡的數位、行銷等。
所以這次演講一開始就說,我們現在所接受的資訊,比起以前來說,多的太多。
一份英國報紙的訊息,甚至超越16世紀人一輩子所接受訊息。
我也感到十多年前一份商周就可以滿足安定我的慾望,
現在卻要有三倍以上的量。不知道我的腦袋瓜趕不趕的上運作?
換個角度想,我也已經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快速篩選資訊,
文字的推敲不再是重點,而是去蕪存菁的能力。
這樣的講座讓我感覺非常好!更加接近我判別事物的邏輯與想法。
第一位劉俊豪先生,1966年次,四十五歲,工作關係海外拓荒十一年。
他說自己是個做事的人,不善於表達,在溝通的過程中,
他用自己的其它專才填補,像是準備文字與資料,更加花時間的努力。
與員工一起吃飯喝酒培養情感,之後流動率果然大降。
在他心中沒有挫敗,只有問題需要解決。
他認為台灣人有很棒的公民素養與合作的特質,
與中國一胎化下的比較自我中心不同,
只要能夠走出國際,一樣是非常有競爭力!
只是要走出國際所需要的特質,是喜歡旅行、且體力、適應力、
欣賞不同文化他人、以及應變速度加快的能力都要足夠。
對內,要以家為圓規,或得家人的支持與認同,
對外,要善用雲端管理、讓員工自我管理等新科技與新管理方式。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特質,是 劉行長對於三國時代人物的深刻認識。
他說,在領導者有三種,曹操、孫權、劉備。
曹操是自己獨攬大權,孫權是不做決定讓幕僚討論,劉備則是用願景領導。
在員工有四種人可以代表,關雲長、張飛、諸葛亮、趙子龍。
關雲長太過自信、一馬當先,張飛莽撞得罪人、最後被屬下暗殺,
諸葛亮謀略聰明,趙子龍精準執行。
第二位講師連桂慧,出身卡內基,看起來平庸的外表,卻顯現無比的魅力。
說話方式跟我們賀寶芙的顗峻總裁很像,都是出自成長團體的訓練,
讓我複習了許多觀念上的重整。
譬如面對改變時,多兩倍的笑容與熱情,不要害怕,想清楚就好。
有四個方向可以給我們做參考,
人際、耐心、建設性的不滿,嘗試不同的壓力。我想我需要作的是1、4。
這兩年的業務市場,都是要求更多、更快、更好、更便宜,
所以要作出區隔性與反向思考,慢慢擴大舒適圈。
認為一個好的部屬是要符合公司文化的人,
以卡內基來說,要的是有國際觀的、真誠的、樂於助人的、有彈性的人。
原本第二位出身卡內基的講師講的超級精彩,把不善言語的劉先生給比下去了!
但是在最後回答問題時,劉先生每次結語都會讓人感到振奮,
我覺得這種能力呈現了沉穩的魅力,真是讓人萬分佩服。
總結,面對現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要給自己犯錯的機會,
在尚未出頭的時候,儲備能力,讓自己萬事俱備,只等待東風。
這世界是尊重有能力的人,如果你沒有能力,就低頭學習吧!
最後我想提一下主持人。其實上次就有這樣的感覺了。
上回的主持人是齊立文,看了她的表現,我還特地去注意她是什麼背景。
她目前是經理人月刊的執行副總編輯,
在演講前除了介紹,還穿插生活化的言語,
串場與最後座談提問時,也是可以很快總結上位講者的重點,
以及先提出很棒的問題來引導,儼然是個最佳的學員。
這次的主持人是經理人月刊的總編輯長,看起來年紀好小,
外形也並不搶眼,但是她的魅力來自說話時候。
也許一開始引導有點緊張,因為台下講師是她的卡內基老師,
因此說話會有些中斷,但她的提問讓我感覺棒透了!
這兩主持人讓我感到,原來主持人是這樣做的啊!
我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需要時間來沉澱思考我要問的問題,
與其說我沒有很短時間內總結的能力,
不如說我是平常就不帶有任何疑問生活的人,
當然就無法更加快速地進步。
因為我不喜歡萬事質疑,換句話說,就是我沒有那麼大的好奇心,
所以我是有什麼就用什麼,沒有的話,我自己慢慢研發方式。
我想對於這樣的我,是有很大需要反省、可以更好的地方。
原本覺得我不應該在寫這樣多的文字,連自己都無法閱讀,
但在寫這篇文時,我就像在跟自己說話一樣,可以整理收穫。
我想這整理過程的收穫,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 Dec 30 Fri 2011 11:02
【變時代講座】劉俊豪、連桂慧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