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講座,因為時間關係無法參加,難免有遺憾,
所以更加珍惜每次可以聽到不同行業菁英的經驗分享,總是收穫良多!
也感覺到其實各行業殊途同歸,需要的特質與成長是很像的。
不一樣的是,主題不同,變時代,
我也想要知道在這樣換化多端到難以招架的時代,我的方向是什麼。

二十多歲開始有了第一份工作後,我開始訂閱商業周刊,
當時就覺得三十多歲的人,是社會的中堅份子,也是引領時代變化的人。
而當時的商業周刊對我來說,就是慢慢讓我可以耳濡目染趨勢的媒介。

隨著時間的變化,十多年過去了,曾經中斷想要再銜接社會,
也需要一個可以引導我方向的人事物,卻發現百家爭鳴,
幾次接觸之後,發現經理人雜誌似乎是我現在的好選擇之一。
跟以前不同的是,我也不能忽略其他雜誌,像是我喜歡的數位、行銷等。
所以這次演講一開始就說,我們現在所接受的資訊,比起以前來說,多的太多。
一份英國報紙的訊息,甚至超越16世紀人一輩子所接受訊息。

我也感到十多年前一份商周就可以滿足安定我的慾望,
現在卻要有三倍以上的量。不知道我的腦袋瓜趕不趕的上運作?
換個角度想,我也已經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快速篩選資訊,
文字的推敲不再是重點,而是去蕪存菁的能力。

這樣的講座讓我感覺非常好!更加接近我判別事物的邏輯與想法

第一位劉俊豪先生,1966年次,四十五歲,工作關係海外拓荒十一年。
他說自己是個做事的人,不善於表達,在溝通的過程中,
他用自己的其它專才填補,像是準備文字與資料,更加花時間的努力。
與員工一起吃飯喝酒培養情感,之後流動率果然大降。
在他心中沒有挫敗,只有問題需要解決。
他認為台灣人有很棒的公民素養與合作的特質,
與中國一胎化下的比較自我中心不同,
只要能夠走出國際,一樣是非常有競爭力!

只是要走出國際所需要的特質,是喜歡旅行、且體力、適應力、
欣賞不同文化他人、以及應變速度加快的能力都要足夠。
對內,要以家為圓規,或得家人的支持與認同,
對外,要善用雲端管理、讓員工自我管理等新科技與新管理方式。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特質,是 劉行長對於三國時代人物的深刻認識。
他說,在領導者有三種,曹操、孫權、劉備。
曹操是自己獨攬大權,孫權是不做決定讓幕僚討論,劉備則是用願景領導。
在員工有四種人可以代表,關雲長、張飛、諸葛亮、趙子龍。
關雲長太過自信、一馬當先,張飛莽撞得罪人、最後被屬下暗殺,
諸葛亮謀略聰明,趙子龍精準執行。

第二位講師連桂慧,出身卡內基,看起來平庸的外表,卻顯現無比的魅力。
說話方式跟我們賀寶芙的顗峻總裁很像,都是出自成長團體的訓練,
讓我複習了許多觀念上的重整。
譬如面對改變時,多兩倍的笑容與熱情,不要害怕,想清楚就好。
有四個方向可以給我們做參考,
人際、耐心、建設性的不滿,嘗試不同的壓力。我想我需要作的是1、4。

這兩年的業務市場,都是要求更多、更快、更好、更便宜,
所以要作出區隔性與反向思考,慢慢擴大舒適圈。
認為一個好的部屬是要符合公司文化的人,
以卡內基來說,要的是有國際觀的、真誠的、樂於助人的、有彈性的人。

原本第二位出身卡內基的講師講的超級精彩,把不善言語的劉先生給比下去了!
但是在最後回答問題時,劉先生每次結語都會讓人感到振奮,
我覺得這種能力呈現了沉穩的魅力,真是讓人萬分佩服。

總結,面對現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要給自己犯錯的機會,
在尚未出頭的時候,儲備能力,讓自己萬事俱備,只等待東風
這世界是尊重有能力的人,如果你沒有能力,就低頭學習吧!

最後我想提一下主持人。其實上次就有這樣的感覺了。
上回的主持人是齊立文,看了她的表現,我還特地去注意她是什麼背景。
她目前是經理人月刊的執行副總編輯,
在演講前除了介紹,還穿插生活化的言語,
串場與最後座談提問時,也是可以很快總結上位講者的重點,
以及先提出很棒的問題來引導,儼然是個最佳的學員。

這次的主持人是經理人月刊的總編輯長,看起來年紀好小,
外形也並不搶眼,但是她的魅力來自說話時候。
也許一開始引導有點緊張,因為台下講師是她的卡內基老師,
因此說話會有些中斷,但她的提問讓我感覺棒透了!
這兩主持人讓我感到,原來主持人是這樣做的啊!

我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需要時間來沉澱思考我要問的問題,
與其說我沒有很短時間內總結的能力,
不如說我是平常就不帶有任何疑問生活的人,
當然就無法更加快速地進步。
因為我不喜歡萬事質疑,換句話說,就是我沒有那麼大的好奇心,
所以我是有什麼就用什麼,沒有的話,我自己慢慢研發方式。
我想對於這樣的我,是有很大需要反省、可以更好的地方。

原本覺得我不應該在寫這樣多的文字,連自己都無法閱讀,
但在寫這篇文時,我就像在跟自己說話一樣,可以整理收穫。
我想這整理過程的收穫,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